"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作品集))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理性早启,文化早熟,伦理本位,职业分途

中国文化之特殊性与自信力,根源何在?

探寻中国问题经典论著,七十年常销不衰

-----------------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

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

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東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费孝通

梁漱溟所说的“中国文化”实有二义: 一是指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整体, 其核心为儒家文化; 一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路向。在后者的意义上, “中国文化”并没有中国性, 而是代表一种注重协调、平等、人性的文化路向与文化精神,它是可普遍化的。

——陈来

《中国文化要义》此间流传不多,但有心之士皆争传阅。先生之闳识孤怀,人皆能不以世俗之政治眼光相看,且此等特和气平心流露行间,人读之当更易通彼我之情。

——唐君毅

梁氏为一肯用心并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国以来,肯对国家根本问题用心,从而提出其主张如梁漱溟者,实在不多。

——胡秋原

人心与人生(梁漱溟作品集)

百年唯一见的知识分子楷模

纪念梁漱溟先生辞世三十载

沟通古今东西之学术,当代人学的开拓之作

人心为何终须创造与奋进?人生如何臻乎自在?

-----------------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最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最长,思虑最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最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最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

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艾恺

梁氏可谓用其毕生心血撰写这部著作。如果没有饱经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和诸多挫折的丰富人生阅历,他就写不出这部以人生之学为主题的著作,至少内容的精彩和厚重不会像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书。

——欧阳哲生

愈至晚境,所获的时代纵深愈为广大,从而,屏蔽外骛,心思凝敛,致意于最深处,原属必然。

——许章润

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中国三部曲)

★ 张维为作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推荐读物,中国模式研究zui强音。

1. 总销量逼近200万册;经典套装;中国模式强有力的理论总结,亲历百国现实,以中国话语解读世界中的中国。

2. 这三部曲贯穿了一个主题,即中国人要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

3. 《中国三部曲》出版后,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殊荣,《中国震撼》与《中国触动》广受欢迎,先后荣获“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办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书(文化类)”、“第十二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第四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推荐书目”、“zui受中央干部欢迎的10本书”、“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图书”等多项荣誉。

★ 各界学者及党政机关领导推荐。李君如、李世默、金仲伟、史正富、陈平、黄仁伟、姜义华、张文木、王文、萧思建、罗伯特·库恩、潘维、童世骏、王心富……均撰文推荐。

★ 邓小平资深翻译、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张维为,30年来走访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亲历百国现实,以全球视野比较“中国经验”——谈中国崛起,有国际比较才有说服力。谈中国崛起,有理念支撑才有生命力。谈中国崛起,有逻辑分析才有深入力。

Github | Docker | Project